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我市思想道德建设丰硕成果,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今年6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启动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各区县、各部门经过逐级遴选、层层把关,向市评选活动组委会择优推荐了125人。经市活动组委会认真审核,评选出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候选人30名(名单及事迹简介附后),并报市文明委领导同意,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自2017年12月19—25日,如有意见建议,请于12月25日前向市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通讯地址: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3号425室,邮编:255000,办公电话:3155606,电子邮箱:zbszyfw@163.com。
市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17年12月19日
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助人为乐类(6名)
王秀英,女,1944年生,中共党员,张店区体育场街道柳毅社区居民。自1999年退休后,她便投身公益事业,带头组建社区文化艺术团,定期在社区内外演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7年来,她每周固定到敬老院组织公益演出,为老人们送去欢乐。年近古稀,她仍然奔走在助人和奉献的道路上,曾入选“淄博好人榜”。
亓艳红,女,1979年生,临淄区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受身患绝症依然坚持参加志愿服务的父亲的影响,她毅然投身公益事业,延续父亲的公益梦想,放弃安定的工作,组建临淄区志愿服中心,称为临淄区公益第一人。在她的感召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扶老助困、扶弱助残、邻里守望及社区服务,传递公益正能量。
鹿纪福,男,1948年生,现任沂源县盛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一个成功而更有爱心的企业家,凭借智慧和才能把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作坊发展为现注册资金2100万元,企业职工1200人的现代企业。“生命的价值在于付出,而非得到多少”是鹿纪福常和大家常说的一句话,他积极参加公益事业,近几年扶贫助残、帮助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达百余万元,成为弘扬“沂源精神”的带头人。
李 娜,女,1979年生,淄博市畜牧兽医局科员。2000年她偶然看到病人急需B型血的通知,便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献了第一次血,意识到一次献血就给病患带去一份希望,便开始定期献血并且一坚持就是17年,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自2016年以来,先后多次到建设工地看望在一线作业的农民工,送去温暖和关爱。
张 帆,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中铝万成山东建设有限公司职工。自1993年以来,他已累计无偿献血79000毫升,先后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除了定期常规献血外,每次收到危重病人急需用血的通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全力赶赴血站。在他看来能够用自己的鲜血去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值!
陈立民,男,1976年,中共党员,华能辛店电厂人事部劳动管理专责。因为稀少,RH阴性血被称为“熊猫血”,而其中的AB血型又被称为“熊猫血中的熊猫血”,全市稀有血型库登记在册的仅有30人,陈立民便是其中一位,10年来他已先后为7位病患进行生命的续航,累计献血2800毫升,是目前全市稀有血型者中献血量最大的。
二、见义勇为类(5名)
王同全,男,1954年生,高青县高城镇十里铺村民。2017年3月22日13:00许,王同全在附近的小清河南岸捡拾柴火,忽听南岸一打鱼人喊有人掉水里啦。只见40米宽的河面水流挺急,离对面北岸大约十米远的水面上,一个“小黑点”在水里扑腾。“快救人啊!”王同全扔下手里的家伙,边跑边脱衣服,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河水里。经两次下水终将落水青年救上了岸,而他已是受尽寒凉筋疲力尽。
王增成,男,1977年生,沂源县张家坡中心学校教师。 2016年8月7日15点左右,王增成去看望母亲,在河边发现一名女孩已经掉入大雨过后的洪水中,顺着洪水漂流而下,她的母亲沿着河边边追边喊,雨越下越大,眼看孩子就要被冲入落差10多米的断崖边,没有迟疑,王增成不顾险情跳入水中,奋力将女孩救了上来。
陈建军,男,1968年生,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1车间东冷组职工。2017年8月12日晚10:30,陈建军在张店公园锻炼,突然人工湖传来呼救声,他赶忙前去查看发现2名成人和1名男童在湖中挣扎,立即跳入水中将3人救起,事后便其悄然离去。原来孙女士的儿子不慎落水,她和同事心急救人反被困住。经多家媒体寻找,孙女士最终才找到救人不留名的陈建军。
王荣昌,男,2000年生,宋京鑫,男,1999年生,两人均为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学生。2016年7月16日下午,王荣昌、宋京鑫到麻大湖湖区游玩,忽然听到“救命”呼叫声,循声望去湖中一男孩已无力挣扎慢慢沉入水底。他们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未做丝毫犹豫,转身便跳入湖水中。湖水深达3米,水下情况复杂,两人先后两次下潜才将溺水男孩救起,此时男孩已没有呼吸,经过两人半小时的紧急抢救才恢复呼吸。两人平时在学校也是一对热心肠,见到别人有困难就会伸手帮忙,是同学眼中的“开心果”。
孟德豪,男,2001年生,淄博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寒冬里的一天,孟德豪回家路过文昌湖,突然听到湖里有人喊救命,原来有人掉进了冰窟窿,两位村民马上冲上去营救,但冰太薄,赶来救人的两人也困在了湖里。孟德豪急中生智,跑到附近的村子里借了梯子,用梯子一点点往前爬,最终将冰湖中的3人全部救了上来。
三、诚实守信类(6名)
王 文,女,1952年生,张店区科苑街道科技苑社区居民。王文是一个“热心肠”,总是热心帮助邻居们排忧解难,邻里间处得亲如一家,备受邻里信赖,甚至外出时都把家中钥匙交给她保管,被邻居们亲切地称呼为“钥匙阿姨”,这个称号既代表着无限的信任,也映射出王文身上诚信的力量。
周丕珊,男,1955年生,淄川区西河镇东槐峪村村民。一张5万元的彩票大奖,对于经营了几年投注站的东槐峪村村民周丕珊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但这张彩票却是他垫钱替别人选号购买的,他没有私自据为已有,而是第一时间通知了委托他购买彩票的顾客,到投注站领取中奖彩票,他把诚信放在了第一位,获得了邻里交口称赞。
孙 勇,男,1971年生,中共党员,淄博华磁制釉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记庵村保护开发项目负责人,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东高村书记。20多年来,孙勇以诚为本,始终恪守“客户第一,诚信至上”原则,在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中赢得了客户的信赖,靠高信誉和高质量将一个“小作坊” 发展为总资产上亿元的现代化企业,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
李 嘎,男,1982年生,博山经济开发区黄连峪村村委会主任。黄连峪是一座典型的“留守村”“遗老村”,年轻人多数已外出打工,只留下了老年人。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李嘎毅然回乡,仅17个月,就带领把地处深山老峪、集体收入为零的村子变成了道路宽敞、环境优美、生活宽裕、民风淳朴的先进村,实现了他上任之初对老百姓的承诺,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娃娃村长”。
沈金磊,男,1983年生,现任周村区城北路街道办事处沈家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2009年,他创办山东泽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缺技术,二无市场,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诚信经营理念拓宽市场,很快以可靠质量、优质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多年来,他心怀感恩,积极捐资开展村容改造、扶困助学等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口碑,其公司先后被评为区重守企业、诚信示范单位。
朱海田,男,1955年生,临淄昌盛大包总经理。20年来,朱海田秉持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理念,坚持使用新鲜原料严把质量关杜绝采用违禁添加剂,制定“诚信经营十条”,宁可成本高利润少,也要坚持做良心包子、卖放心包子。“昌盛大包”从不起眼的小摊位发展为有名的面食小吃品牌,创造了数十年经久不衰的饮食行业奇迹。
四、敬业奉献类(7名)
李 刚,男,1972年生,淄博市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淄博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自1990年从警以来,李刚一直坚守“脏、苦、累、臭”甚至恐怖的刑事技术岗位,27年间共检验尸体1200余具,勘验各类现场5400余起,利用技术手段认定嫌疑人超过150人,直接破获案件超过600起以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单葆科,男,1953年生,淄川区峨庄乡中心校教师。他扎根偏远的东部山区峨庄担任教师44年。其中10多年间,他一个人支撑着一所小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打扫校园卫生,为学生担水、生炉子烧开水……曾7年从事三级复式班教学工作,11年从事二级复式班教学。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多种疾病,但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大山走上成材之路,让他感到欣慰。
吴圣霞,女,1966年生,博山区池上镇泉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3年,吴圣霞受到村民举荐接替去世的丈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利用村里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把泉子村打造成特色民俗区、美食体验区、采摘体验区,带领村民将闲置房改建为配套完善的农家院,发展乡村旅游,真正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邵长胜,男,1963年生,博山区中医院骨伤科医师。他师从李氏正骨传人李长箴老师,以精湛医术被人称为“邵一针”。他每天接诊患者七八十个,多则上百,一年大约要用掉4万多根一次性针灸银针。因长年超负荷工作来不及吃早饭而落下胃病,每天扎针、捻针次数太多而患上了腱鞘炎。他行医30多年来,一包一次性的针灸针跟他形影不离,便于随时取针急救,被他医治的患者都发自肺腑地说:“邵大夫是我们身边的好人,是我们见到的活雷锋。”
贾德三,男,1938年生,临淄区齐陵街道淄河村村民。1999年前,临淄四王冢一片荒凉,生态环境恶劣,时任村支书的贾德三顶着压力开始一个人上山开荒,没有水,他就每天上下山20多趟往返四五十公里肩挑手提,一棵棵栽,一棵棵浇水管护,18年来,他有近10年扎根山上,如今3000多棵树木茁壮生长,扮靓了乡村,惠及了百姓。
刘晓芳,女,1969年生,沂源县公安局治安大队中队长。自1986年参加工作,从警31年来,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排忧解难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她曾连续10年资助一名困难学生,对待犯罪嫌疑人也同样充满人性化和理性化的关爱,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和全省优秀中队长、警卫工作先进个人。
王希友,男,1976年生,淄博技师学院教师。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坚持“学高为师、身正示范”的教学理念,一直扎根在教学一线,脚踏实地,钻研学术,悉心教学,多项教研成果获奖。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教育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材施教,学生们在他悉心教导下取得了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大奖。
五、孝老爱亲类(6名)
程衍英,男,1937年生,淄川区龙泉镇龙三村村民。程衍英的弟弟程衍江先天聋哑、双手残疾、智力低下,在弟弟3岁时,他们的父母离世,自此程衍英便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担,如今弟弟已经77岁。他74年如一日、2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照顾陪伴着弟弟,用老弱的身躯守护着弟弟的天空。
乔秀梅,女,1979年生,周村特殊教育中心教师。2003年,她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结婚10年来,她照顾没有子女的大爷并为他养老送终;积极照顾生病的母亲、婆婆、公公。繁忙教学工作后她就帮着给老人做饭、洗衣,用自己平凡的善举维系着一家人的和睦生活。
宗玉霞,女,1972年生,桓台县唐山镇卫生院楼一卫生室乡村医生。2005年,宗玉霞的丈夫因车祸导致脑干受损,只能长期卧病在床。12年的时间里,在她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丈夫的状态越来越好,不仅挽回了丈夫的生命,更让这个被医生宣布将终生卧床的人重新站了起来。
贾善营,男,1969年生,现任高青县中心路小学教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伤残回乡的父亲所抱养。他幼时家境贫困,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参加工作后,以微薄工资一边用来还债,一边资助几个贫困学生。在母亲生病住院时,他偷偷卖血才凑够手术费。他自学静脉注射、针灸等护理康复技术,使卧床15年的植物人母亲比医生预言多活了11年,使两次患脑血栓的父亲一次次战胜了死神。他并不是老人的亲生儿子,但却尽到了一个亲生儿子都难尽到的孝道。
吴本凤,女,1971年生,沂源县南麻街道敬老院护工。1987年,16岁的吴本凤来到镇敬老院当了一位护工,30年间,她吃苦耐劳、无怨无悔,为敬老院献出了青春年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她给孤寡老人当闺女,悉心照料、亲情陪伴,让他们安享晚年,打造老年幸福院。
王秀芹,女,1950年生,文昌湖区商家镇西阿村村民。1993年腊月,王秀芹在挑水路上捡了一个弃婴,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柱弯曲和双足反长。她的家境本就清贫,收留这个孩子无疑会雪上加霜,但看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年近半百的王秀芹不忍他冻死街头毅然收留了他,她24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抚养和照顾捡来的残疾“孙子”,从幼儿园上到了大学,在当地传为佳话。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鲁ICP备07006879号
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