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六尺巷的故事,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边界产生纠纷,张英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也深受感动,退让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从此两家和睦相处,传为佳话。这一典故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谦和、礼让”精神,是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
一 、以礼让为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将“礼让”精神与基层治理创新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安徽省桐城市在传承和弘扬六尺巷精神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通过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等六大举措,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一工作法的核心在于“礼让”,通过引导群众相互礼让、以和为贵,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多元化解纷等方式,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这一工作法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深化文明实践,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深化文明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一方面,结合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普及、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增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三、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乡风文明成果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加强法治建设,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等方式,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乡风文明建设要求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震慑力。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让群众在遵守法律的同时,更加自觉地践行乡风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
四、发挥榜样作用,引领乡风文明风尚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开展表彰奖励等方式,引领乡风文明风尚。一方面,深入挖掘和宣传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感人事迹来感染和教育群众。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机制,对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强化组织领导,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式,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一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加强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队伍,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使命。(王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