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索无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生命摇摆不定,放上它,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车无辕不行,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当今社会,诚信只能被抽象的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或只是敷在表面的一种形式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诚信”二字早已被那些拥有现代化文明的人们抛之脑后。小到考试作弊,大到工程造假,从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到饭店使用地沟油的曝光,诚信开始冷眼旁观于这个世界。 很多人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穷的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崇高而纯洁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圣洁的高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你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诚信考试,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经商,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
学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诚信教育也不可缺少。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发展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从中获得道德品质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肯定和自我的精神享受。总之,诚信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去影响更广阔的社会人群,以形成人人讲诚信的大环境。
诚信是立人之本,民族存亡之根,只有时刻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才能真正让我们的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坚实地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默默地支撑;而人则是靠诚信来支撑起无比睿智的人生!(淄博市技师学院 张鲁溪)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鲁ICP备07006879号
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