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得以血脉相传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从古至今,良好家风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上“风清气正”的道德精神支柱。北齐思想家颜之推为告诫后辈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写出了四万余字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教育子孙:“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焦裕禄不准孩子“看白戏”,建议县委作出“十不准”的规定。杨善洲20多年绿化荒山,建成价值3个亿的林场,而自己及妻女依旧过着朴素的生活。
“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反观一些不良家风,害人害己,祸国殃民。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侩等,皆是陷害忠良之辈。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案件看,八成的官员腐败与家风不良有着密切关系,“父子兵”“夫妻店”“全家腐”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党和国家巨大损失,倘若这些家庭能够有良好的家风,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父母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子女时刻提醒父母廉洁奉公,筑牢家庭反腐的“篱笆”,必然不会出现此类事件。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浓缩。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家风的浸润滋养中,受到教育训导和打磨熏陶,明白为人处世之道,习得规矩方圆之理。作为领导干部更要自觉弘扬良好家风,立好家规,守好“廉洁门”,防止“灯下黑”,始终做廉洁修身、清正齐家的表率。(张店区纪委监委 薛勇)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鲁ICP备07006879号
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