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对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加强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一重要指示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
形式主义,老百姓戏称“假把式”,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观点、方法和作风,其危害居于“四风”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为肇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也应清醒看到,“四风”问题依然树倒根存,尤其是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和少数干部嘴上喊着反对,行动上却流于形式主义,甚至用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替代老的形式主义,为害更烈。形式主义,其害人皆晓而恶之,其治人皆盼而欲为。力戒形式主义的“假把式”,必须在重落实的“真作为”上下工夫。
要讲认真,把重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讲认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宝贵经验。凡事最怕认真,讲认真,就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把决策付诸行动,落到实处。加强作风建设,各级各地没有不重视的,规定要求没有不清楚的,但工作成效为什么有高有低?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把重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古人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也讲“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面对上级部署,胸脯拍得响,可就是见不到实际行动,迟迟兑现不了承诺。如此一来,不但拍掉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拥护和信任,而且拍掉了我们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最终拍出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耍嘴皮子,光说不练,必然危害我们的事业,着实要不得。
要落细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涉及党政各个部门,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更需要任务明确、责任分清。决不能满足精神传达了、开会布置了、要求提出了,而得要把责任落细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人去完成。谁来牵头抓总,谁来具体实施,谁来跟进督查?都必须要有明确细致的划分。责任明确了,才好分兵驻守,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位同志履职尽责,落实的进度和效果才能有可靠保证。倘若责任不清,搞“大呼隆”,看似热火朝天,实则混乱不堪,容易为推诿扯皮留下“生存空间”,致使效率低下,形式主义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工作落实便无从谈起。
要聚焦问题,把重点落实到解决突出问题上。转变作风,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作了多少表态、发了多少文件,而要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一言以蔽之,作风怎么样关键看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效是转作风重落实的重要体现,容不得半点虚浮,掺不得半点水分。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否真正落实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否坚决纠正了?推诿扯皮、欺上瞒下、为政不廉等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现象和问题是不是重点予以解决了?把问题找准,不掩饰,不护短;把措施定实,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敢于动真格,真抓、真管、真碰硬,务求实效,才能有效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继而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要率先垂范,把表率落实到领导身体力行上。“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抓作风建设,尤其有个上行下效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之所以成效显著,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上率下,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加强作风建设,一定要抓“关键少数”,尤其是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特别是在遵守规矩和纪律方面,必须言行一致,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领导干部更应树立从严从实的导向,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
要落实制度,把措施落实到规范制度上。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落实依靠制度,制度贵在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抓落实图方便、轻效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习惯于行政命令和要求,而不是靠制度和规范,效果往往难尽如人意,结果甚至事与愿违,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抓紧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管用的制度,对于保证作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同时,也要抓好现有各项制度的落实,使各种制度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使作风建设纳入科学轨道,走向良性循环。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老百姓最实在,最重实打实,最烦客里空。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吃苦头、走弯路,往往与形式主义盛行有关;每一次大发展、新辉煌,都是在求真务实中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出实招、不搞形式,鼓实劲、不作虚功,我们才能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干在新时代干出新作为,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到人民的心坎里,让群众发自内心地为我们鼓掌。(李凯 李丽)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鲁ICP备07006879号
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