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礼仪之邦”,作为中国公民都知道“讲文明,树新风”,文明有些时候需要“讲的”,尤其是礼仪方面的内容。这个“讲”字,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宣讲,也是告诉人们怎么做才叫文明有礼;二是讲究,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自然,讲文明得有说道。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涉及到礼仪的内容,往往是被人们所忽视的。当然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想讲这些礼儿,而是不懂。比如在饭桌上吃饭,拿筷子有“十忌”,这“十忌”是:忌半途筷、游动筷、抬轿夹(抄底)等等,很多人未见得知道。俗话说不知者不为过,他压根儿不懂,您很难怪罪他失礼或无礼。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俗礼被人视为庸俗,而文明一词与庸俗是相对的,这里就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比如同样是礼貌热情,却有一个分寸,超过了这分寸,就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所以不见得凡是老礼儿,就都应该讲究。因为有些老礼儿带有封建礼教和迷信色彩,这些属于传统文化糟粕,既然已经被抛弃,就没有必要再把它捡起来。所以这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得讲。
中国古代文化的典籍《礼记》中就说:“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孔夫子也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知,礼,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道德的一种体现。“礼义廉耻,国之四威,四威不张,国乃灭亡。”古人以“不张”会“亡国”的高度来看待“礼”,可见礼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让我们的国民素质得到提升,让社会有良好的道德风尚,让我们的人民都能懂礼知礼有礼,讲道德,更文明。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淄博市机动车排气与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处。(孙庆华)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鲁ICP备07006879号
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