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围绕人大评议中提出的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机制整改建议,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管”促“放”、以“管”促“活”,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努力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全力打造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现代化市场竞争环境、营商环境。
“双随机一公开”向纵深推进
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纵深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高标高准高规格推进工作落实。
“锻长板”,领导重视、组织推动有力。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会议,把压力传导到基层、责任落实到基层,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市直部门绩效考核事项,巩固拓展“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管覆盖面和常态化成果。
“补短板”,聚焦聚力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编制《淄博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涉及31个部门75个领域126个抽查事项;公布《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自行发起计划覆盖33个抽查事项,完成省联合计划101个抽查事项;制定《淄博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第一次工作方案》,计划于10月底前在10个领域开展抽查。
规划“三步走”,着力解决局机关执法人员参与度低的问题。首先每个业务科室1名执法人员入库随机抽取、匹配,其次所有业务科室执法人员入库随机抽取、匹配,第三步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局领导参与。
包容审慎监管服务“四新经济”
下大气力落实免检免扰制度,让“减干扰”落地。牵头梳理公布2021年度淄博市市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免检免扰企业名单95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07家,限上批零住餐业法人单位35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99家,另外还有首批独角兽、瞪羚类企业121家,一律免于现场检查,让企业感受到更多关心与关爱。
探索“沙箱”监管制度,为新经济发展量身定制更多包容审慎监管政策。出台《关于服务“四新经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从营造宽松开放的市场营商环境、建立包容审慎的执法监管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风险管控体系三个方面,制定11条包容审慎监管措施,涵盖沙盒监管、审慎处罚、规范检查、信用修复等内容,让“四新”经济尽享包容“利好”。
破题企业休眠制度,为困难企业“解忧消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企业因短期内面临经营困难、需要暂停经营的实际情况,与市税务局联合探索开展企业休眠工作,并在全省率先破题,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探索开展企业休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休眠条件、办理程序、后续监管等,最大力度支持服务企业发展,最大限度解除企业生存发展的后顾之忧。
信用赋能再造“淄博路径”
聚共识、强意识、定标准、促提升,探索高效的信用赋能“淄博路径”。
摸清现状、凝聚共识,把准企业信用管理方向。今年4月份,全市企业信用管理现状调研启动,在具有代表性的沂源县,县市场监管局选择100家不同类型企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以此为“蓝本”形成《淄博市企业信用现状调研报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组成专题学习考察组,赴江苏苏州相城区、张家港市学习企业信用管理“百企示范、万企贯标”工作经验,现场观摩示范企业,为我市企业信用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问题导向、分类辅导,提高企业信用管理针对性。小微企业重在意识提升,大型企业狠抓典型引领,重点企业实行重点辅导。针对新华制药、瑞阳制药等重点行业示范企业,通过专家辅导等方式掌握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情况,帮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和内部交易数据建立企业下游合作客户、经销商信用模型,建立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信用分级分类,通过全面风险智控规避信用风险;为重点企业提供专业辅导,举办“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信用赋能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培训会,邀请国家高级信用管理师、国家信用管理师授课,全市120家瞪羚类企业、独角兽企业参与培训。
标准引领,引导企业内外兼修。起草《淄博市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指引》,对接市标准化研究院,拟在全省率先制定企业信用管理地方标准,引导企业提升内部信用管理水平、履行外部信用义务。同时,引导信用服务机构积极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辅导、培训和评价服务,推动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创建,实现信用管理水平提升和信用服务市场拓展双赢共进。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鲁ICP备07006879号
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